原帖内容
yangdeisy

2007-1-6 00:48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有关《清明记》--芍药

这个其实是暑假的时候写的了,一直忘了在这里贴。
最近突然看到好几个推荐《清明记》的帖子,凑个热闹吧^_^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有关《清明记》

《清明记》的前半段是在学校看的。才看了一半就在心里确定了,真真是好文。于是推荐给朋友,可惜,未有回应。

今日抽空,将文章翻出来又是一番细读——喜欢,真的是喜欢。


最喜欢的,是清明。

多少年没有看过这样的主角了?清明冷雨,叮咚零落,作为顶尖杀手的清明,骨子里本应是清寒沉静的。

但偏偏,他惯常的表情总是淡淡的微笑,风流潇洒,疏狂浪荡——

其实少年时,与小潘初遇的清明更像一个杀手,白衣,清冽,雨落幽凉,小酒馆里的少年,一双极清亮的眼,如星凝静,透着一种隐隐的骄傲和天真——

也正是这样的清明,才能吸引潘白华这般的人。



再次在惊风急雨的危局中重逢,身负使命的清明,和心思深沉的小潘相,昔日的两个少年如今都已是名满天下,但真正能懂得彼此的,也只有对方。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虽然与清明齐名的是南园,但我终究还是忍不住在心底暗暗抱怨:沈南园啊沈南园,你为什么只能在一切结束的最后,独自去念那首“只是当时已惘然。”



京城重逢,废园饮酒,池畔烟花,琥珀连环,清明的笑,深深浅浅难测,唯见烟花绽放,少时情怀涌上心头,细细碎碎的烟火映照着秀丽天真的面庞,此时的潘白华,又是何等心情?

普天之下,懂得清明的,恐怕真唯小潘相一人而已。



生逢乱世,命若浮萍,这般风流凌厉的少年,虽有芝兰玉树之姿,却终非堂前稚子。

腥风血雨,争乱杀伐,莫要忘了,清明雨,这是玉京第一杀手的名字。

虽然以清明平日嘻笑玩闹的性子,实在不像是忠君爱国的节烈之士,但这个孩子,苦笑,其实他真的总来都不曾考虑该怎样顾全自己的。佯做轻狂,以拒杜绢;坚守秘密,保护南园,潘白华总是叫他“笨小孩,”这一声声中藏着多少懂得和怜惜。



如此的设定,如果一路忧郁煽情下去,清明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苦情的小可怜;但清朗大人笔锋婉转,清明的洒脱和任诞,才使他终究独具特色的鲜丽起来。



这样一个清明,明明背负了那么多东西,却依然可以笑得深深浅浅,举手投足,自然一种清华风流之气。

印象最深的两处描写,一是宋别离初见清明时的打量——

“这一推门,却见白茫茫一片大雨中,一人单衣木屐,风神飘逸,撑一把淡青色薄纸伞,面容秀丽非常。雨势既大,他衣履湿了大半,却仍是洒脱自如,大有王谢闲适风流之态。”

还有一处,是南园回忆里的清明寻来时的模样。

“他一抬头,却见清明左手拿一个猫脸面具,右手拎一盏竹叶灯,笑吟吟的站在他面前。”

一种自然的气质,轻轻流溢于纸面。清明,清明,人生难得几清明。



看见有人评论,清明像天剑宗次郎,心下并不认同。

宗次郎的剑,挥得多少有点盲目。而论心性,也不及清明疏朗通透。

宗次郎的执着,只为了志志雄一人;而潘白华纵然好,在清明的心里,却有更多更重要的东西。

临别之时,赫然碎裂的琥珀连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已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彼此之间的那段时光,终将渐行渐远——

苦笑转身,惨淡别离,潘白华,于清明,两人终不是柔情缠绵的小儿女,眼望着千里江山如画,各自惘然,默默离去。



时势倏变,回到玉京的清明,心如明镜。段克阳一去,玉京已是风雨飘摇。默默劝走了阿绢,无可依恋之时,清明的淡然和坚强,真真让人心疼。

几百两的火折子拿来生火烧饭,破城之际却跑到悠悠深巷听琵琶——清明并不薄情,那收藏了一抽屉整整齐齐的小玩意,俱是当年四个伙伴一起成长时的真心回忆。



而烈枫的一声密托,刺杀小潘相——

清明,清明,你要如何拒绝?

世人不知潘白华,更不知你于清明。纵使是自小一起成长的烈枫和南园,也是一样。

举重若轻地离开,心头默念着的,是那句“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香雪海,这种时候,清明依然有心去看花开——这人间处处是风景如画,若辜负了,该多可惜。

本以为自己已经坚强得足够忘记,却是那月下梅林的远远一望,终是如遇雷亟。

彼时,隔着一座城墙,一片梅林,清明应该已经预知自己的结局了吧——

愁闻一霎清明雨,不败传说,即将终结。



杀人人杀,天道循环,一身血腥的清明,终究等不到和南园的大理之约。

最后一次面对潘白华,青刃出手,挥扇来格,惊神指风,一切竟一如多年前的那次初遇,宿命的轮回,宛如一个园,却已画到终点。

清明的最后一记杀招,还是无法落向潘白华。



击杀龙千石,离去之际却因寒毒发作,死在了何琛之手。讽刺的结局,却是还了陈玉辉一条性命。

只不知彼时的潘白华,又是何种心情?



南园痛得分明,这种时候,也唯有他甘冒大险,为了清明一个悬挂示众的人头。

危局之中,青梅竹的默默相助,让人心头一恸。虽然,我更希望那个人是潘白华。

但是,明明手握着寒毒的解药却刻意隐瞒,面对如此结局,潘白华啊潘白华,你可有悔?

毕竟,清明一去,人间再无知己。





再然后——

烈枫战死,玉京城破,淅淅沥沥的清雨叮咚,潘白华走在这座清明生长的城池里,不熟悉的道路,不熟悉的人,却隐隐飘动着清明的气息——

那是一曲琵琶,清扬疏朗,祭在段克阳宅前。

与宋别离的短短邂逅,浅浅交谈,临去之时,潘白华终于知道了,那首新曲,叫做《清明雨》。

只是,路已至此,又复言何。



多少年后,大理明媚的阳光里,南园一直在等待着清明入梦而来——

彼时,他会教他的孩子念“只是当时已惘然,”而那个孩子,叫做小冰。

小冰,那本是清明常用的化名。





不行不行,写得伤心。。。。。。算了,言尽未竟的,就到这里吧。全文第一次感动我的地方是京华烟云那一章,本来是打算写一下的,现在……

再说吧。

   

P.S. 闪回来叨一句,佾云GG的那句“也是疏狂也任真,”真是十二分地切合小清明~

http://bbs15.xilu.com/cgi-bin/bb ... en&message=4013

[ 本帖最后由 yangdeisy 于 2007-1-17 23:58 编辑 ]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圆形方孔 +2 青蓝 2007-2-7 09:37 悲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