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菲十三少

2009-3-1 18:42
[原创]从此两相忘--评《绿萼落得几瓣秋》

看文点我
文案

放不下江山的帝王,放不下利剑的将军,放不下……自己的心的人……
一抷清雪,本是禁不得半点尘染,奈何辗转红尘,化为情泪……

评: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篇文是BE。
我知道有些人声称非HE不看,以前很多时候,我也是这样,因为想着辛辛苦苦陪着主角们一路艰辛,最后还给了一个两难全的结局,纯属在浪费时间啊!但是,偶然有一次,听同学说了一句话——她说,悲剧往往比喜剧更容易让人难以忘怀。
的确,正是因为结局的不完满,正是因为那种无力回天的遗憾,才会让我们念念不忘,恨不得置身其中,扭转乾坤以期待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童话结局。然而,世事往往无法尽如人意。
《绿萼落得几瓣秋》——我想,从一开始,那场欢爱方歇,柔情蜜意正浓的浴后缠绵中,就已经透出了一点不能善终的端倪来,而这种但而清晰的绝望,从没有在文中散去,一直渗透了字里行间,直至最后的落幕才升华到了极致。对于这场悲情似的恋情,我觉得,要说感想,真是相当复杂的感觉。
帝王攻,臣子受,算是古代文中相当常见的设定,而但凡这样设定的,但凡是能让人记忆犹新的,似乎文中能够共效于飞者寥寥无几。从《谢相》到《谢长留》,我以为我已经能够从容面对早有预感的悲怆余响,但是真正看到时,仍然有种揪心的震撼。
当时开始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文前的推荐词就说,“文笔非常优美”、“情节也是上乘”,说实话,刚开始看到那些极尽奢华的宫廷器具描写的时候我却是冷笑了一声:“又是毫无技巧且明目张胆的一个卖弄文采和学识的文。”我不太喜欢这种奢华的辞藻以及巨细靡遗的细节描摹。在我看来,真正能够驾驭文字的,恰恰是描写奢华,勾勒精致,显示学识而不显山露水的,这种太过明显的描写未免有炫耀之嫌,那么读者读起来,难免会有一种被俯视的劣等感,至少于我而言,是有点不悦的。但是,说到“情节”的确是称得上“上乘”了。
这篇文篇幅相当的长,粗粗算来也有十来万字。这样长的文驾驭起来显然不太容易,一不小心就会瞻前不顾后,显得前后不一致,风格变换不一,虎头蛇尾等等,但是作者的情节安排却是相当的一气呵成,步步铺陈,首尾呼应的。
甫一出场,南轩(皇帝)就给人感觉是一个温柔体贴,甚至有点“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完美情人,从衣食住行,到文房四宝,处处为苏清雪着想,甚至亲自尝菜,亲自为其更衣。浓情蜜意,可见一斑。而苏清雪,则难免给人心思深沉,甚至有点恃宠而骄、恃才放旷的味道了。
然后随着情节的渐渐展开,苏清雪渐渐显示出自己的手段,一边收买人心,一边设计他人,全心为着自己的复仇大计处心积虑。对于他的种种计谋,南轩的态度大多是放任而纵容着的。即使在苏清雪用药使陈婕妤堕了胎,使南轩期盼已久的取代长皇子的继承人付之一炬,他也只找了被其利用的亲信太监警告,对苏清雪照样软语温存,无微不至。
然而,随着苏清雪步步为营的渐渐铲除了害死自己父母以及未及出生的小妹妹的仇人之后,在仇人之子,苏清雪旧日好友的挑拨之下,那看似深广如海的帝王之爱,渐渐现出了原本就浅尝辄止的真面目。
南轩说着无奈,悲苦,下手却绝不心慈手软,即使是我这个并不太喜欢苏清雪的人看着,都觉得未免薄情了——然而,这就是南轩真正能给苏清雪的爱,春风一度,吹不过玉门关。他不是不爱,只是不敢也不会深爱,比起生时举案齐眉,两厢厮守,还是死后黄泉路上相伴更能使帝王心安。他虽然悔,虽然不忘,虽然心碎而死,但倘若重来,他的爱也只能在生时情深至此……
很喜欢最后在奈何桥上的相见。不是执手相看泪眼,而是苏清雪虽然痴情苦侯却早已记不得等候了多年的人就站在眼前,他甚至忘了自己的名姓,只记得自己要等一个人,要问他是否死后还要于自己别扭,还惦念着自己临死前的留言会让对方伤心而死。
苏清雪究竟爱着南轩,他也明白甚至自信着南轩于他的爱,只是生时他们找不到此爱两全的方法,于是死后,忘记后世放弃来生的命格,他们只求这一世,即使早已忘记了彼此,仍旧奈何桥边,相伴恒久……
与这个堪称完美的结局相比,该文的番外实在是有点狗尾续貂的味道。既然已经是完满了,既然早已注定是悲剧,何苦还要搞个不伦不类的“幸福”番外?何况番外中的苏清雪又被描摹的面目可憎,任性非常,不知好歹了,让他在正文结尾处那个深情无悔的形象一下子就坍塌了……有点可惜啊。

[ 本帖最后由 sherry 于 2009-3-1 09:22 编辑 ]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圆形方孔 +10 sherry 2009-3-1 23:19
钞票 +12 sherry 2009-3-1 23:19
录入币 +1 sherry 2009-3-1 23:19